济南是世界闻名的泉水之城,因泉而生、因泉而建、因泉而发展,全市天然涌泉近千处,是名副其实的“千泉之城”。
泉,是一种水文地质现象,是地下水在地表出露的一种形式。其实,泉不仅有从地面向上喷涌的,也有在重力作用下,随着地势汨汨向低处流动的。向下流动的泉水,循规蹈矩的,倒是很好理解。但是向上流动的泉水,如此桀骜不驯,又是怎么回事儿呢?
这首先要从物理上的连通器原理说起。
两个联通的容器,其水面会保持一致,而当一侧不断加水时,另一侧的水就会流出,当两侧高差很大时,水则会由于两侧压力差,喷涌而出。
地下水赋存在地下的岩石和土壤的孔隙中,并在其中穿行流动。
什么是地下水位呢?
地下水位,指的是地下水面相对基准面的高度,一般用海拔高度来表示。对于潜水含水层,其顶部水面的海拔就是其地下水位;但对于承压含水层来说,由于其水流受到上部隔水层的限制,水面并不能够达到其水位高度。因此需要打一口监测井,根据井中水面的位置来测量其地下水位。
说到泉水,就不得不提济南。济南泉水的形成,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水文地质条件。济南的地势南高北低,南部山区树木茂盛,水源充沛,且为大片灰岩地区。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,在水的作用下极易溶解,从而形成大量溶洞,利于水的流动。
在南部山区汇聚的泉水,一路向北,畅通无阻。但到了济南城内,却遇到了拦路虎——岩浆岩。这里的岩浆岩致密完整,水很难从其中通过。于是泉水“一咬牙”,只好一路向上,冲破地面,喷涌而出,造就了济南“家家泉水”、“七十二名泉”的风景。
在济南老城区仅2.6km²的范围内,就有趵突泉、黑虎泉、五龙潭、珍珠泉四大泉群,分布有大大小小一百余处名泉。
趵突泉泉群
趵突泉位于趵突泉园区内,又称泺、娥姜(英)水、槛泉、爆流泉,俗称“三股水”,位列历代济南七十二泉之首。其喷涌之气势、出水量,在济南诸泉中首屈一指。
今年入汛以来,济南降雨充沛,趵突泉地下水位不断攀升,8月25日,趵突泉地下水位达29.82米,与去年历史同期地下水位28.79米相比,当日趵突泉地下水位高出了1米多。
《春秋》载:鲁桓公“会齐侯于泺”,泺水源头即趵突泉。北宋熙宁年间曾巩任齐州知州,他所撰《齐州二堂记》一文中这样写道:“有泉涌出,高或至数尺,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。”这是迄今所发现的关于趵突泉之名的最早记载。
以趵突泉为代表,连同周围近30处名泉统称为趵突泉泉群,其中,趵突泉、金线泉、皇华泉、柳絮泉、卧牛泉、漱玉泉、马跑泉、无忧泉、石湾泉、湛露泉、满井泉、登州泉、杜康泉、望水泉等诸泉位列济南新七十二名泉名录。
趵突泉周边名胜古迹众多,有观澜亭、泺源堂、娥英祠、望鹤亭、来鹤桥、蓬山旧迹坊、白雪楼、尚志堂及“观澜”“趵突泉”“第一泉”等历代咏泉诗文碑刻。
黑虎泉泉群
黑虎泉位于济南环城公园园区的南护城河东段,东北与解放阁隔河相望,为济南七十二名泉诸版本所收录的名泉。黑虎泉之名,始见于金代的名泉碑。因水声轰鸣,声若虎啸,或因洞卧巨石,形似卧虎而得名。
明代晏璧的《济南七十二泉诗》,写出了黑虎泉的蓬勃喷涌气势:“石蟠水府色苍苍,深处浑如黑虎藏。半夜朔风吹石裂,一声清啸月无光。”明代历下十六景之一的“岩畔飞泉”即此。
在济南众多名泉中,黑虎泉算得上是最亲民的一个,每天都有众多市民来这里打水,将清冽的泉水带回家饮用。
黑虎泉之水出自护城河岸边崖洞,泉水通过洞底暗道,从三个石雕兽头中泻入泉池,水漫流泉池背面台阶形成水帘,泻入护城河。黑虎泉最大喷涌量约4.1万立方米/日,仅次于趵突泉,在济南市区诸泉中居于第二位。8月25日,黑虎泉地下水位达30.06米,比去年同期28.83米高出1.23米,这是黑虎泉地下水位在时隔234天后再次跃升至“破纪录”30米“大关”以来,已持续喷涌12天。
自解放阁向西约700米长的河段,有黑虎泉、琵琶泉、玛瑙泉、白石泉、九女泉等入选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列。其余名泉还有任泉、豆芽泉、五莲泉、一虎泉(缪家泉)、金虎泉、胤嗣泉、汇波泉、对波泉等,共同组成黑虎泉泉群。
珍珠泉泉群
珍珠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诸版本所收录,因南护城河中有南珍珠泉,故此处珍珠泉又名北珍珠泉。该泉出露形态为串珠状上涌,池中泉眼遍布,依栏观赏,泉从沙际涌出,忽聚忽散,忽断忽续,忽急忽缓,与池中成群的鲤鱼构成“鲤鱼戏珠”之胜景。
珍珠泉常年不竭,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,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。它与周围泉水统称为珍珠泉泉群。除珍珠泉、溪亭泉、濋泉等名泉位于珍珠泉大院中,院外街巷中的濯缨泉(王府池子)、腾蛟泉、芙蓉泉、玉环泉、双忠泉等都属于珍珠泉泉群。
▼ 珍珠泉泉群的王府池子
珍珠泉自古以来颇负盛名,金朝的雷渊,明朝的晏璧、边贡、李攀龙,清朝的蒲松龄等文人都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。清乾隆皇帝咏珍珠泉御碑,至今还矗立在泉池的北岸。
▼ 乾隆碑
▼ 珍珠泉泉池
五龙潭泉群
五龙潭位于济南西护城河外名士阁东侧,历史上曾称为净池、灰湾泉,金《名泉碑》、清《济南七十二泉记》将其收录。元代,泉池旁建五龙庙,故改名五龙潭。泉水从池底涌出,不见泉眼,只见水涨而溢,古人以为龙窟。又传说,五龙潭原为唐胡国公秦琼府第遗址,一天雷雨过后,“溃而为渊”。
五龙潭泉水出露形态为涌流,潭水沿石渠穿街过院,蜿蜒北流,泻入西护城河与生产渠。
五龙潭与周围近30多处名泉统称为“五龙潭泉群”。其中,位列当代济南七十二泉名录的有五龙潭、古温泉、贤清泉、天镜泉、月牙泉。
8月24日是五龙潭泉群复涌19周年纪念日,五龙潭、潭西泉、濂泉等28个泉已经昼夜不停地喷涌了近7000个日夜。
此时的泉城济南
千泉竞涌
众泉撒欢
这个初秋来济南再合适不过了!
摄影 王琴 王平 李锋 王啸 黄中明 周文等